四川广安警方破获一起“网络跑分”洗钱案 涉案金额2.7亿元

日前,四川广安警方捣毁一个为境外赌场等犯罪集团洗钱的大型“跑分”团伙,抓获陈某为首的13名骨干及26名“码商”。据悉,案发时,陈某等人开设的支付平台累计“跑分”2.7亿元,其中“码商”个人最高累计“跑分”近千万元。

端倪:新账户频繁大额转账汇款

2020年2月,广安市公安局前锋区分局网警进行网络巡查时发现,某网络支付平台的多个账号异常,这些账号大部分是刚刚注册不久,且都存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转账、汇款的情况。

前锋区公安分局网警在业务学习中,接触过一种新的洗钱工具——“网络跑分”洗钱。犯罪嫌疑人在网络上利用合法第三方支付渠道的收款码,为境外犯罪团伙代收款,随后再转款到境外犯罪团伙指定账户,犯罪嫌疑人从中提取佣金,这种行为就是“网络跑分”。“网络跑分”洗钱得以成功,中间还有不同级别的“码商”。“码商”指负责提供收款账号,协助境外赌场等非法平台收款,并将收款按指示转款到指定账户的人。“码商”收取一定手续费。

广安警方高度怀疑:短时间内接收大量转账、转款的这些账户,可能是犯罪嫌疑人用来“跑分”收款、转款的洗钱工具,“目前境外赌博、诈骗网站多采取‘跑分’方式收钱,以逃避各国警方打击。”

原因:“跑分”平台上“码商”跑得欢

为了尽快斩断洗钱链条,前锋分局迅速成立专案组。网警们悄悄的盯住这些账户和社交平台上与之相关的招聘、培训。

专案组侦查发现:这些账户背后是一个以犯罪嫌疑人陈某为首的洗钱团伙。经过梳理,民警初步摸清陈某的“工作”流程。

从2019年10月开始,陈某等人搭建多个“跑分”平台,然后建立QQ群、微信群等并在这些群里招聘、培训大量“码商”。


作案工具。


作案工具。

“无需本钱,无需上班,玩玩手机,动动手指,1%的手续费就轻松到手。”陈某在群里发的招聘广告很诱人。很快,陈某招聘、培训了26名“码商”,他们绝大多数是在网上找兼职找到这份“工作”的,主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、家庭主妇、辍学待业人员等。

经过网上简单培训后,“码商”们上岗了:“码商”们使用自有个人或假冒他人支付账户,接收境外打来的资金,“码商”再把资金转到指定账户上,然后收取一定的手续费。

“跑分”看起来操作简单,“码商”效益也不错。

小丽(化名)是一名全职太太。小丽在一个QQ群里看到“码商”这个兼职招聘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。

按照流程,小丽先向平台支付了1000元押金,上传了她的个人支付宝收款二维码,然后就按照指示收款、转款。就这样小丽通过“跑分”半个月挣了4000多元手续费。

赵某是2019年毕业的大学生,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。去年12月,赵某在网上看到一条招聘广告:“在家轻松月入过万,不限工作时间。”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注册成为“码商”。

尝到甜头后,赵某忍不住加大投入,将押金充至3万元,并将自己亲朋好友的10余个收款二维码上传至平台,提升收款额度及速度,4个月里非法获利达6万余元。

“码商”们从每笔支付中抽到1-1.3%不等的手续费。但陈某才是最大赢家:从每笔支付中收取1.2-1.6%不等的佣金。


抓捕跑分团伙成员。

结局:13名骨干及26名“码商”落法网

陈某为境外赌场等犯罪团伙“跑分”洗钱,“码商”在信息网络犯罪中扮演了“帮凶”角色,都已经触犯了刑法。

2020年4月、7月,广安警方多次赶赴绵阳、德阳、成都,捣毁这一“跑分”团伙,抓获陈某为首的13名骨干及26名“码商”,查扣涉案资金300余万元,扣押作案手机100余部、电脑30余台、手机卡750余张。警方查明:截止东窗事发时,陈某等人开设的支付平台累计“跑分”2.7亿元,其中“码商”个人最高累计“跑分”近千万元。

目前,开设“跑分”平台的陈某及“跑分”金额巨大的“码商”王某等16人已被批准逮捕,“跑分”金额较小的“码商”李某等23人则被取保候审。

案件仍在进一步侦查中。

警方提醒:

“码商”是“洗钱”犯罪的帮凶

“无需本钱,无需上班,玩玩手机,动动手指,1%的手续费就轻松赚到手……”招聘“码商”的广告,听起来令人心动,“工作”起来很简单,收益也貌似丰厚。但“码商”“玩手机、动手指”,是在为犯罪团伙洗钱当帮凶,这涉嫌犯罪,并且“跑分”越多,处罚越重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